11月29日,以“乡村振兴、产业强省”为主题,2021湖北农业博览会(下简称农博会)在汉闭幕。超过6万平方米的展馆内,1600多家不一样、规模企业参展,一大批湖北名优特农产品集体亮相,3天展期共吸引观众9.7万人次。在科创产业链展区,军毅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成为“展会网红”,这种可以在6-12个月内自行降解的环保地膜,被众多参展观众、院校科研工作者、农作物种植大户们围观。
生物降解塑料这一概念和技术产品最早来源于欧美。早在九零年代起,部分欧美国家鼓励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并颁布了“限塑令”,当时可降解塑料的主要成分中的淀粉占比较高,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导致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没有办法获得较大提升。
为了解决我国的塑料污染问题,科研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其中军毅招募国内外顶尖材料学专家研究全生物降解技术和产品,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全生物降解的农用地膜、购物袋、垃圾袋、一次性杯碗、吸管、快递袋等数十种全降解塑料制品,其生产技术和制备工艺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同时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据悉,淀粉基、PLA和PBAT是三大主流可降解材料,其中,淀粉基占全球可降解塑料品类产能的42%,PLA占 24%,PBAT占17%。军毅公司通过研发创新,掌握了以乳酸为原料,采用有机胍催化剂生产全降解环保新材料丙交酯及聚乳酸(PLA)的关键技术与工艺,其生物降解率高达95.6%。
赵先生从2003年起,一直在武汉市蔡甸区从事西瓜种植产业,承包了约300亩瓜田,平均每亩产瓜约8000斤,刨去各项种植成本后,盈利还算乐观。可让赵先生苦恼的却是每年用完后废弃的塑料地膜的处理问题。据赵先生介绍:种植西瓜在育苗期必须要用到农用地膜,最大的作用是给土壤保湿保温,抑制杂草和保持土壤营养成分,地膜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但用完后的塑料地膜往往千疮百孔,无法二次利用,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去收集处置,很多农户图省事干脆扔在地里放任不管,由此引发土壤污染问题造成恶性循环。
为了解决塑料地膜污染瓜田的问题,赵先生从购置了一批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在使用一年后,赵先生经过计算对比,瓜田总产量增加了20%,从原来的亩产8000斤到现在约9600斤,农药成本降低了5万余元,化肥节省了7万余元,由于该地膜是自行降解不需要人工收集,人工费因此也节省了3万余元,总的算下来,额外增产48万斤,毛利润增长72.6万余元。
博览会期间,,湖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吴祖云带队来到军毅公司展台前考察,并表示,当前我国白色塑料污染较为严重,农业领域大多数表现在塑料地膜和大棚薄膜对土壤的污染上,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及各类降解膜袋都非常利于改善环境污染。(永文)
前不久,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作为科普场馆类入选2023年“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学技术研发应用”“制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无论是颠覆性技术自身的创新突破,还是利用颠覆性研发技术新产品、实现新产品的大规模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力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创造更多新产品,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会更加强劲。
闫建斌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围绕紫杉醇生物合成及相关工作,他带领团队钻研了近10年。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以《单分子自由基中量子自旋转换的调控》为题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如何进一步打通区域协调发展“经络”?如何充分的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进行探讨。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特点是创新。从AI、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推动生产力革新突破,进而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当前,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商业应用正在加速落地,已成为数字化的经济领域的新兴起的产业之一,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仍不完备。建议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构建安全完备的AI治理政策体系。
履职7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代表年年都会提出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议案,同时不断延伸履职触角。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3月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空,一群雨燕飞过蓝天,衔来春意渐浓的讯息。王路还提到,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布局等。她建议,逐步提升我国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科技型公司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万泉代表表示,近年来,我们国家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科学技术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过去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和装备支撑稳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如何持续推动农业高水平发展?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畅谈观察和思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1.3亿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6.4%,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6.5%。农村养老是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王德保透露,中心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协同香港、面向全球,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大湾区国创中心国际总部。
“主轴承的服役寿命与可靠性受到材料、设计、制造技术等多种关键因素制约,研制难度随尺寸增加而倍增。
为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2023年,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
文生视频、智能家居、智慧工厂……近年来,AI发展速度之快、应用场景范围之广备受瞩目。
月表可开采资源均赋存于月壤/月岩地层中,月球采矿是典型的多资源共采问题。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