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是当今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有效延伸,也是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方法。技能大赛的全员参与是必要的,其不仅仅可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员大赛是指学校中的某一个专业(群)或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的赛事,或称其为学校技能运动会。
按照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原则,在开展学校全员技能大赛之前,可由各系(或分院)先举行某一专业(群)全体学生的技能大赛,以此为学校全员技能大赛的开展积累经验,做好铺垫,也由点到面、辐射带动学校其他专业开展技能大赛。
由学校组织的全校各专业共同开展的技能大赛,也可称之为学校技能运动会,能在学校全面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培养全体学生的工匠精神,打造出优秀的大国工匠;技能大赛全员参与,将少数人参加的竞赛向全员参与进行普惠性转化,可推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局面形成,也是深化学校专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全员参与的技能大赛,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大赛裁判,实现了大赛与企业用人招聘的对接,畅通了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职的通道。
为了确保全员技能大赛的顺利开展,学院成立大赛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比赛活动的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整体负责大赛方案的制定及大赛的具体实施。各二级分院组织学生参赛,联系企业兼职教师或专家担任大赛评委工作。
大赛领导办公室组织协调各系(分院)及企业根据专业(群)特点,结合行业大赛、省级大赛和国家技能大赛的相关联的内容,制定大赛比赛方案,明确比赛形式,细化比赛流程、比赛内容与评分标准,设置比赛赛项及奖项。
比赛方案的制定应瞄准“全员化”这一目标,大赛面向全体学生。在此,全员大赛应考虑如下两点:其一,比赛内容的基础性。技能比赛的内容设置应突出专业核心基本技能,比如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中的营养素的检验测试技能,这些技能不同于选拔性技能大赛要求的新技术、新工艺等高精尖技能,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并且在今后职业岗位中会常常使用的基本技能。其二,比赛设备的普遍性。大赛所涉及的设备应当是适用于常规教学的仪器设施,最好还是不要给学校带来经济负担。
全员参与的大赛,要按照同一专业群进行命题。每个专业群有每个专业群的赛项。以轻纺化工分院食品专业技能比赛为例,食品专业群包括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安全质量与安全专业,依据各专业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及课程教学体系,参照饮食业大赛和历年全国技能大赛,组织相关专家命题。食品中营养素的检测作为全员大赛项目。
积极推进赛教产融合,进行课程改革,构建需求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以促进大赛的全员化。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构建需求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思想的先导。大赛全员化的实施,要按照学生成长规律,以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依据,将大赛所需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由浅入深植入专业课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也逐步掌握了大赛要求。
在赛教产融合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应根据公司职业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需求,结合技能大赛考察要点,归纳总结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既是学生应具备和掌握的,也是企业实际在做的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例如,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中,掌握食品营养素检测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是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必须掌握,而这些也是食品企业检验岗位的必备技能。因而对这种的基础内容,应当作为大赛全员化的教学内容,潜移默化渗入日常教学,强化技能操作与全员化参与,这样子就能够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也能提升教师的职业操作技能。
教学比赛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比赛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还能培养企业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而,比赛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仅可以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与内化。教学中,以岗位所需的某一技能点为依托,以竞赛为载体,将岗位技能点与教学内容融合形成具体项目,以任务形式分解为大赛项目,学生通过学做合一达成目标。在项目设计中要贯彻赛教产融合的思想,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比如在食品中重金属检测的实训教学中,可以组织个人移液管操作比赛、小组样品预处理操作及软件操作比赛,还能够最终靠组织小组比赛—班级比赛,项目比赛—任务比赛—课程比赛等多种比赛形式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强化技能。
校园技能大赛是全员大赛的助推器,也是展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成果最直接的有效方式。通过校园技能大赛的开展,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营造一个“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校园技能大赛的设置能够准确的通过各专业特点,选择比较适合多数学生参与的竞赛项目,校园技能大赛的赛事规模越大、设备越齐全、组织越正规,大赛全员化的力度就会大。兴趣班的开展是扩大技能大赛全员化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技能大赛全员化的重要环节。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都是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兴趣班的开设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技能培训与比赛中,增加全员参与大赛的积极性和公平性,通过逐步培养,层层考核最终确定大赛选手,从而将少数人参加的精英比赛向全员大赛进行转化,推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局面的形成。
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全员化大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大多数表现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将体现学生参与学习、达成目标的全过程,结果性评价由课堂测验,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等环节组成。
在考核内容的选取上应该包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评价的主体要充足表现引企入教的思想,理论知识的考核可以由专业教师完成,实践技能的考核应该由专业教师与企业专业共同完成。对于技能评价指标的确定,可以技能大赛评价指标作为参考依据,采取的教学评价应该类似与比赛,突出综合职业素养。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可由理论成绩与技能成绩按照比例折合而成。
为了使全员化大赛能够顺利地开展与实施,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的建设。
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各层次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他们热情参加到各级各类比赛中。另一方面,学院要完善学分银行建设,将技能大赛与课程学分有机结合,做好学分转换工作,并对在比赛中获奖的学生有政策倾向,比如优先评选各种先进、奖助学金、优先推荐实习就业岗位等。此外,对于指导教师,一方面,学校可以将大赛参与度和参与成效作为教师考核和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给予指导教师物质奖励和职称评定加分。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培训制度。积极与区域外优质职业院校加强联系,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将大赛与教学紧密结合。
技能大赛应当作为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新生入校开始,二级分院(系部)与专业群就要着手进行全员化技能大赛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专业学习的重要形式。积极组建兴趣班,开展不同项目的兴趣小组,吸收更多学生去参加了,依托能点开展培训与竞赛,形成“立足专业,不怕吃苦、开拓进取、勇于竞争”的班级文化和浓厚的大赛氛围。此外,专业教师也应定期向家长推送学生参赛信息和获奖情况,在获得荣誉感的同时,赢得家长大力支持,营造人人争先的氛围。
转自高职观察公众号,文章节选自《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1年第3期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