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凯发官方网站
13528138066
餐厨垃圾处理设备供应商
餐厨垃圾脱水、压榨、固液分离、减量化处理

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pdf

发布日期:2023-09-25 14:50:15  作者:加热搅拌罐

  《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pdf(15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2、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搅拌 装置, 涉及搅拌装置技术领域。 其中, 这种带加热 功能的搅拌装置, 其包含收纳组件、 搅拌机构, 以 及加热组件。 收纳组件包括内置有混料腔的混料 斗, 混料腔为水平方向的拉伸几何体且具有向上 的入料口和圆弧形底部。 搅拌机构包括可旋转的 配置于混料腔的搅拌组件, 搅拌机构沿着混料腔 的拉伸方向布设, 且位于圆弧形底部。 加热组件 包括布设于混料斗外侧的发热件。 本实用新型的 搅拌装置能够保持混料腔内的温度, 以保证更好 的混料效果, 具有非常好的实际意义。 权利要求书。

  3、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8页 CN 211886714 U 2020.11.10 CN 211886714 U 1.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 其特征是, 包含: 收纳组件(1), 其包括内置有混料腔(24)的混料斗(6), 所述混料腔(24)为水平方向的 拉伸几何体且具有向上的入料口和圆弧形底部; 搅拌机构(2), 其包括可旋转的配置于所述混料腔(24)的搅拌组件(8), 所述搅拌机构 (2)沿着所述混料腔(24)的拉伸方向布设, 且位于所述圆弧形底部; 加热组件(3), 其包括布设于所述混料斗(6)外侧的发热件(7)。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收纳。

  4、组件(1) 还设置有用以包裹所述混料斗(6)的壳体(5), 所述壳体(5)设置有用以放置所述混料斗(6) 的腔体(16), 所述腔体(16)设置有竖直向上的且能够正对着所述入料口的第一开口(15), 和水平设置的用以供所述混料斗(6)进出所述腔体(16)的第二开口(17); 所述发热件(7)布 设于所述混料斗(6)和所述壳体(5)之间。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热组件(3) 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发热件(7)和所述腔体(16)表面之间的隔热件, 以及设置于所述发热件 (7)和所述混料斗(6)之间用以支撑所述混料斗(6), 且能够导热的导热件(18)。 4.。

  5、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混料斗(6)由 金属板状材料制造成, 所述腔体(16)的形状大小与所述混料斗(6)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开口(15) 小于所述入料口。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搅拌组件(8) 具有螺旋状的叶片, 且叶片的外径于所述圆弧形底部相适配。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混料斗(6)设 置有位于所述入料口周缘的倒料口(25), 以及位于所述圆弧形底部侧面的排料口, 所述收 纳组件(1)还包括可拆卸的。

  6、配置于所述混料斗(6)用以密封所述排料口的密封件。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倒料口(25)呈 簸箕状, 且所述倒料口(25)的底面与所述混料腔(24)侧面的倾斜角( )为45 ; 所述排料口 的周缘与所述圆弧形底部相切。 9.依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发热 件(7)为电加热片、 硅胶加热片、 电阻丝、 电热膜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 热件为玻璃纤维、 石棉、 岩棉、 硅酸盐、 气凝胶毡、 真空板之一。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8。

  7、86714 U 2 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装置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某些物料之间的混合需要在合适的温度才可以做到最佳, 例如将微生物制剂 和木屑混合, 并保持温度在一些范围内, 以保证微生物的活性将微生物制剂的效用发挥到 最大。 有鉴于此, 发明人在研究了现有的技术后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置, 旨在改善搅拌装置不带加热功能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 其包含: 0005 收纳组件, 其包括内置有混料腔的。

  8、混料斗, 所述混料腔为水平方向的拉伸几何体 且具有向上的入料口和圆弧形底部; 0006 搅拌机构, 其包括可旋转的配置于所述混料腔的搅拌组件, 所述搅拌机构沿着所 述混料腔的拉伸方向布设, 且位于所述圆弧形底部; 0007 加热组件, 其包括布设于所述混料斗外侧的发热件。 0008 作为逐步优化, 所述收纳组件还设置有用以包裹所述混料斗的壳体, 所述壳体 设置有用以放置所述混料斗的腔体, 所述腔体设置有竖直向上的且能够正对着所述入料口 的第一开口, 和水平设置的用以供所述混料斗进出所述腔体的第二开口; 所述发热件布设 于所述混料斗和所述壳体之间。 0009 作为逐步优化, 所述加热组件还包。

  9、括配置于所述发热件和所述腔体表面之间的 隔热件, 以及设置于所述发热件和所述混料斗之间用以支撑所述混料斗, 且能够导热的导 热件。 0010 作为逐步优化, 所述混料斗由金属板状材料制造成, 所述腔体的形状大小与所述 混料斗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0011 作为逐步优化, 所述第一开口小于所述入料口。 0012 作为逐步优化, 所述搅拌组件具有螺旋状的叶片, 且叶片的外径于所述圆弧形 底部相适配。 0013 作为逐步优化, 所述混料斗设置有位于所述入料口周缘的倒料口, 以及位于所 述圆弧形底部侧面的排料口, 所述收纳组件还包括可拆卸的配置于所述混料斗用以密封所 述排料口的密封件。 0014 。

  10、作为逐步优化, 所述倒料口呈簸箕状, 且所述倒料口的底面与所述混料腔侧面 的倾斜角为45 ; 所述排料口的周缘与所述圆弧形底部相切。 0015 作为逐步优化, 所述发热件为电加热片、 硅胶加热片、 电阻丝、 电热膜之一。 0016 作为逐步优化, 所述隔热件为玻璃纤维、 石棉、 岩棉、 硅酸盐、 气凝胶毡、 真空板 之一。 说明书 1/5 页 3 CN 211886714 U 3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能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0018 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装置能够保持混料腔内的温度, 以保证更好的混料效果, 具有 很好的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

  11、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 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应当理解, 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 因此不 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能够准确的通过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 搅拌装置的轴测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 搅拌装置的第一爆炸状态的轴测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 搅拌装置的第二爆炸状态的轴测图; 0023 图4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0024 图5是图1中B-B向的剖视图; 0025 图6是图1中C-C向的剖视图(第三。

  12、爆炸状态); 0026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 收纳组件和搅拌组件的爆炸图; 0027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 搅拌组件的轴测图; 0028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 翻搅组件的轴测图; 0029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 翻搅组件的正视图; 0030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 翻搅组件的左视图; 0031 图中标记: 1-收纳组件; 2-搅拌机构; 3-加热组件; 4-抽气组件; 5-壳体; 6-混料斗; 7-发热件; 8-搅拌组件; 9-带座轴承; 10-传动轴; 11-驱动件; 12-盖板; 13-抽气件; 14-过滤 件; 15-第一开口; 16-腔体; 17-第二开。

  13、口; 18-导热件; 19-隔热层; 20-通道; 21-凸起; 22-沉 孔; 23-豁口; 24-混料腔; 25-倒料口; 26-排料口; 27-连接轴; 28-连接杆; 29-第二螺旋叶片; 30-第一螺旋叶片; 31-支撑轴; 32-翻搅组件; 33-第一叶片; 34-第二叶片; 35-支撑杆; -倾 斜角;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 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 然, 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基于本实。

  14、用 新型中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方式,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 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 选定实施方式。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 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长度” 、“宽 度” 、“厚度”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竖。

  15、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 、 “顺时针” 、“逆时针”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 说明书 2/5 页 4 CN 211886714 U 4 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一定要有特定的 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4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

  16、型的描述中,“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 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5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固 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可以是 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能够最终靠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能够准确的通过 详细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6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上” 或之 “下” 可。

  17、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非间接接触, 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非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而且,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上” 、“上方” 和 “上面” 包括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 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 “之下” 、“下方” 和 “下面” 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 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7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8 实施例1: 0039 由图1至图8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一种自抽气的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 其包含收 纳组件1、 搅拌机构2。

  18、、 加热组件3, 以及抽气组件4, 具体地: 0040 收纳组件1包括内置有混料腔24的混料斗6,以及用以包裹混料斗6的壳体5。 壳体5 设置有用以放置混料斗6的腔体16, 腔体16设置有竖直向上的第一开口15, 和水平设置的用 以供混料斗6进出腔体16的第二开口17。 混料腔24为呈水平方向的拉伸几何体, 且具有向上 的入料口和圆弧形底部,混料斗6于入料口的周缘设置有一豁口23和一簸箕状的倒料口25, 入料口的开口大小大于第一开口15, 倒料口25的底面与混料腔24侧面的倾斜角 为45 。 混 料斗6能够自第二开口17水平移动并进入腔体16, 完全进入腔体16后, 入料口正对着第一开 口15。

  19、且豁口23正对这第二开口17。 0041 如图6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收纳组件1还包括用来罩住第二开口17的盖板12, 盖板 12可拆卸的配置在壳体5上, 且设置有正对着豁口23的能够通气的通道20。 通道20朝向豁口 23一端的开口呈方形, 远离豁口23一端的开口呈圆形, 且开口两端均设置有沉孔22。 方口端 的沉孔22用以更好的安装抽气风扇, 圆口端的沉孔22用以更好的安装排气管道。 盖板12在 通道20处还设置有横截面呈方形的凸起21, 用来延长通道20的长度, 使通道20的方形开口 更贴近混料斗6的豁口23, 以保证抽气效果。 0042 如图7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搅拌机构2包括配。

  20、置于混料斗6两侧的一对带座轴承9、 贯穿混料斗6且可旋转的配置于带座轴承9的传动轴10、 位于混料腔24内且可拆卸的配置于 传动轴10的连接轴27, 以及配置于连接轴27的搅拌组件8。 具体地, 搅拌组件8包括正向绕连 接轴27螺旋缠绕的一对第一螺旋叶片30、 反向绕连接轴27螺旋缠绕的一对第二螺旋叶片 29, 以及用以连接一对第一螺旋叶片30、 一对第二螺旋叶片29、 连接轴27的五根连接杆28。 说明书 3/5 页 5 CN 211886714 U 5 并且第一螺旋叶片30和连接轴27之间设置有间隙, 第二螺旋叶片29位于上述间隙中; 使得 搅拌组件8在旋转时第一螺旋叶片30和第二螺旋叶片。

  21、29能够将物料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推 动, 使物料的搅拌更均匀。 0043 如图8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五根连杆均垂直的贯穿于连接轴27, 且对称的配置在 连接轴27上; 第一螺旋叶片30的螺旋外径不小于连接杆28自连接轴27向外延伸的长度, 以 保证传动轴10的轴线沿着圆弧形底部的轴线配置时, 第一螺旋叶片30的外径与圆弧形底部 相适配、 相贴合。 相邻的两根连接杆28互相垂直, 使得五根连接杆28能够从四个方向连接第 一螺旋叶片30和连接轴27、 以及第二螺旋叶片29和连接轴27, 且一对第一螺旋叶片30之间 中心对称, 一对第二螺旋叶片29之间中心对称。 第二螺旋叶片29与连接轴27之间可。

  22、以设置 有间隙, 也可以直接将第二螺旋叶片29连接于连接轴27上均不影响第一螺旋叶片30和第二 螺旋叶片29向相反的方向推动物料的效果。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搅拌组件8可以有更多数 量的连接杆28、 第一螺旋叶片30和第二螺旋叶片29, 或这更少数量的连接杆28、 第一螺旋叶 片30和第二螺旋叶片29, 且多个第一螺旋叶片30之间旋转对称, 多个第二螺旋叶片29之间 旋转对称。 0044 搅拌机构2还包括配置于盖板12的驱动件11, 该驱动件11通过键槽插接于传动轴 10的端部, 以带动传动轴10旋转, 最终带动搅拌组件8旋转。 混料腔24的高度高于搅拌组件8 的最大旋转直径, 且豁口23的高度。

  23、高于搅拌组件8, 保证在搅拌过程中位于混料腔24底部的 物料不会从豁口23出跑出。 第一螺旋叶片30和第二螺旋叶片29均为呈片状的几何体, 以加 大螺旋叶片和物料之间的接触面积, 保证搅拌的效果。 0045 如图3, 图4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加热组件3包括布设于混料斗6外侧的发热件7, 具 体地, 发热件7布设于混料斗6和壳体5之间, 且发热组件还包括配置于发热件7和腔体16内 壁之间的隔热件19, 以及设置于发热件7和混料斗6之间用以支撑混料斗6, 且能够导热的导 热件18。 更具体地, 该混料斗6由一块弯折成 “U” 形的弧形金属板和两块封住 “U” 形金属板的 两端开口的平面金属板组。

  24、成。 腔体16的形状与混料斗6的形状相同, 但是尺寸比混料斗6的 外形大, 因此将混料斗6放入腔体16后混料斗6和腔体16之间具有间隙, 在该间隙中布设有 加热组件3。 该加热件为电加热片、 硅胶加热片、 电阻丝、 电热膜之一。 该隔热件19为玻璃纤 维、 石棉、 岩棉、 硅酸盐、 气凝胶毡、 线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平面金属板的低下设置有一排料口26, 该排料口 26具有圆弧形的下边缘, 当平面金属板与弧形金属板结合后, 该排料口26的下边缘与弧形 金属板的下边缘向临, 即排料口26相切于混料腔24的圆弧形底部。 收纳组件1还可拆卸的配 置于所述混料斗6用。

  25、以密封所述排料口26的密封件。 壳体5与排料口26相对应的位置还开设 有开口, 用以取放密封件和供物料排出。 0047 如图6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抽气组件4包括配置于通道20的抽气件13和配置于豁 口23的过滤件14。 具体地, 该抽气件13为电扇, 该过滤件14为透气海绵。 0048 实施例2: 004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自抽气的带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 其各装置之 间的连接原理和实施例1相同, 仅搅拌组件8更换成了翻搅组件32, 连接轴27更换成了支撑 轴31。 本实施例为简要描述, 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 可参考实施例1中相应内容。 0050 在本实施例中, 一种自抽气的带。

  26、加热功能的搅拌装置, 如图7所示支撑轴31可拆卸 说明书 4/5 页 6 CN 211886714 U 6 的配置于传动轴10上。 如图9所示, 搅拌机构2具有五组翻搅组件32, 五组翻搅组件32沿着支 撑轴31的轴向间隔配置于支撑轴31。 如图11所示, 五组翻搅组件32, 从5个不同的方向配置 于支撑轴31上。 0051 具体地: 0052 如图9所示, 翻搅组件32包括垂直配置于支撑轴31上的一对支撑杆35, 以及垂直配 置于支撑杆35上的杆状的第一叶片33和第二叶片34。 第二叶片34和支撑轴31间具有供物料 通过的间隙, 第一叶片33和第二叶片34之间具有供物料通过的间隙, 支撑轴3。

  27、1、 一对支撑杆 35、 第二叶片34, 以及第一叶片33相结合以形成呈 “且” 字中间少一横的结构。 即第一叶片33 用以连接一对支撑杆35的端部, 第二叶片34用以连接一对支撑杆35的中部。 第一叶片33和 第二叶片34平行, 但不平行于支撑轴31, 第一叶片33与第一支撑轴31之间具有夹角 。 如图 10所示一对支撑杆35平行且间隔配置于支撑轴31的对称线的两侧, 以使第一叶片33倾斜配 置于支撑轴31并形成10 的夹角 。 使得翻搅组件32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推动物料前进, 物 料在混料腔24中前进到混料腔24的端部时受到挤压, 便反向的从第二叶片34和支撑轴31之 间的间隙, 以及第一。

  28、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之间的间隙往回运动, 使得物料在混料腔24内能 够循环运动, 以达到较高的混合效果。 0053 在本实施例中一对支撑杆、 第一搅拌件、 第二搅拌件均为杆状几何体, 在另一实施 例中第一搅拌件和第二搅拌件可以为片状几何体, 以加大搅拌件与物料之间的接触面积, 以取得更好的搅拌效果。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对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 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说明书 5/5 页 7 CN 211886。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3528138066

微信咨询
凯发官方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