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排放已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的首要空气污染来源。深入调整运输结构,减少柴油货车使用,推进公路运输向水路运输方向转移,成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在推动“公转水”的过程中,交通运输结构一直在优化,多式联运能力持续提高,水路运输蒸蒸日上。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出现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现象。
一是规划赶不上变化。有的地方港航(港口)总体设计和规划环评已历经数年,一些现有的港口未纳入规划,刚刚获得批复就面临需要重大调整的情况,新谋划的项目因不符合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等条件要求,无法落地建设。二是项目手续不齐全。港口历史遗留问题严重,存在没有环评手续、未验先投、建设内容与环评不一致等情况,甚至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涉及无证排污。三是影响水质达标。很多新建、改建航道中有大量的国控、省控考核断面,过往船只排放油污,频繁搅动底泥,使得底泥污染物释放进入水体,河道超标频次明显高于其他河流,成为影响河道水质的因素之一。
我们既要大力推进“公转水”,又要防止新的环境问题。这就需从高质量规划、全力解决现有问题、预防和减少对水环境影响三方面入手,将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高标准完善发展规划。在谋定战略规划时,应精准布局,最大限度地考虑现实情况,谋划长远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岸线、土地等资源,优化港区布局,加大现有小散码头整合改造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避让相关保护区域,确保符合有关环境敏感区的管控要求,严控开发规模,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预防或减轻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是以“完善手续一批、关停腾退一批、优化提升一批”为工作思路,加大港口物流项目手续问题整改力度。对环评手续不全或没有环评手续,但具备办理环境评价报告条件的码头,要在时限内完成环评手续审批。由有关部门进行联合核查,对不满足污染防治要求的码头予以关停取缔,对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码头督促按时办理。具体来看,对不符合码头建设需要和港航总体设计、不符合国家生态红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要求、不符合产业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整改后仍不符合污染防治要求的码头应予以关停取缔。对环保手续齐全的码头企业,按期完成环境现状评估,对存在批建不一的要求立即整改,由有关部门进行联合核查。整改不到位的要对其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三是加强水污染防治。将保障水质安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做好船舶废水分类收集处理。船舶生活垃圾污水由船舶自身配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收集。舱底油污水经自带的油水分离器处理收集,收集后的废水由船舶运至港区接收处理,不得在航道区域内排放。港区污水应排入污水管网集中处理,或经自建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回用,确保污水不外排。定期开展航道例行养护巡查、扫测等,察觉缺陷应当及时进行养护。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